• 澎湖憲兵隊
  • 澎湖憲兵隊
  • 澎湖憲兵隊
  • 澎湖憲兵隊

澎湖憲兵隊

澎湖憲兵隊位於澎湖天后宮西鄰,前身為澎湖水師協鎮(副將)署,並在澎湖之役後升格為澎湖水師鎮,水師鎮辦公署另移他處,而原協鎮署則改挪作澎湖通判衙門經營。一直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歸因乙未戰爭使日軍登陸澎湖,使澎湖島憲兵隊進駐之初,通判署內的建物配置都沒有太大的變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

日治時期,原通判衙門建築則由台灣憲兵隊澎湖島分隊使用,並在昭和6年(1931年)時,憲兵分隊將原通判衙門廳舍拆除改建,並興建包含武道廳本身、馬房、辦公廳、及6棟宿舍的新廳舍公事。昭和16年(1941年)歸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單位人員則在管轄區域北側邊坡興建2座防空洞,已供憲兵門及其軍方家屬躲避空襲之用。

戰後至今民國34年(1945年)國軍接收澎湖過後,先將憲兵隊營區撥交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使用,也曾應部隊人數的增加而增添了一些廚房、廁浴等建築,並且將營區西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闢為「女青年之家」,到民國47年(1958年)為因應八二三砲戰的新局勢,軍方則改組為馬公港口指揮部(簡稱港指部),也增建了餐廳及L形大廳後面的地下戰堡,來增加支援金門前線的運補功能。而營區北側的土丘則因為劃交給空軍防砲部隊接管,而增建了防空砲座等設施。民國62年(1973年),縣政府因闢建民族路南段,而將土丘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拆除,民國84年(1995年)L形辦公廳西側的兩棟日式宿舍也因老舊因素而被拆除,改建為兩層鋼筋混凝土造寢室大樓。民國89年(2000年),縣政府將港指部營區變更地目為「社教用地」,2002年又將港指部登錄為歷史建築。

本案件配置13HP引擎移動式細水霧設備做為初期滅火的防災設備,其防護半徑為30M,另配備100M高壓軟管捲盤車延長防護半徑,此設備簡易可單人操作,業主隨時可進行教育訓練,當熟能生巧時如果遇到緊急狀況時便可從容應對 細水霧設備作為防護的工具停電時也可以繼續使用不須另外設緊急電源,可於第一時間滅火將災害降到最低對業主及大環境來說是最大的助益。